2018个税起征点什么时候调整_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现在我们国家政策也是越来越好了,人民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大家也希望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尽快落实!
个税起征点为何不上调?
个税免征额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首先源于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本身就是一个应该调节的变量。2011年,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纳税人从9000多万人减少至3000多万人,纳税面由28%降至8%左右,普通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受益最大。现在七年过去,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都涨了不少。
以最低工资为例,广西、辽宁的对低工资处于低位,为1700元,上海的最低工资最高,为2300元。再看2016年的全社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北京为92000多元,上海为78000多元,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贵州也有58000多元。个税是一种调节收入的税种,一个人的工资仅仅比最低工资高1200元,就成为了需要被调节的工资;或者一个人的工资还达不到平均水平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缴纳个税的标准,就要缴纳个税。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所以,考虑到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的收入上升,以及正常的通胀,建立个税免征额动态调整机制,隔一段时间就调节一次,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8个税起征点什么时候调整?
提高个税起征点是必然趋势,时间问题而已,期待能够有所调整~
目前,个税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地域、不同收入来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负担等群体的利益平衡。综合所得税改革,在收入方面,要把个人所得收入综合在一起。比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但也领取天津、上海的劳务费,现在个人所得税需要分别由北京、天津、深圳三个地税局扣缴,各自为政,改革以后就全国联网,无法偷逃。除了收入方面综合,在支出上也有综合考虑,做出扣除。比如,黑龙江与广东的物价水平有差异,个税也就应该相应调整;再比如,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费用扣除,基本生活住宅的按揭贷款利息扣除;现在抚养一个孩子是一个很大开支,那么,根据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或大学阶段,给予不同额度的扣除;或者根据国家鼓励生二胎的政策,对二胎家庭,更多优惠。
不过,综合税对税务系统的要求很高,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需要健全的个人收入和财产的信息系统,很难短时间内落实,所以,改革的真正落地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老百姓的不公平感却等不起。所以,在改革落实之前,不断适度调高个税免征额,除了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带来更多公平,增加群众获得感。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公式)
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工薪收入-个人缴纳的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税率-速算扣除数
下面举例说明:
某员工10月份工资为16000元,个人缴纳的四险一金金额为3680元
应纳税所得额=16000-3680-3500=8820
应缴个人所得税=8820*20%-555=1209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执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有关问题的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下简称税法)将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税法修改的相应条款,现就贯彻执行的有关具体问题公告如下:
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的适用问题
(一)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纳税人2011年9月1日前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无论税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后入库,均应适用税法修改前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问题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应适用税法修改后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见附件二)。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先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全年应纳税额。其2011年度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2
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
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纳税人应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年度应纳税额,进行汇算清缴。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比照本公告第二条规定执行。
四、本公告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089号)所附“税率表一”和“税率表二”同时废止。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表
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
1不超过1500元的不超过1455元的3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10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20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25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30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355505
7超过80000元的部分超过57505元的部分4513505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企业等适用税率表二
税率表二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
1不超过15000元的不超过14250元的50
2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10750
3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203750
4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309750
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超过79750元的部分3514750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