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网,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收藏网站 | 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产转让 >

合伙企业股权转让如何缴纳个税

时间: 2019-11-25 09:46 点击:

甲、乙两位自然人出资设立了一个合伙企业A,假定甲、乙各占一半份额,A合伙企业对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投资2000万元,之后,A企业将持有的该公司股权转让,转让价为6000万元,两位合伙人各分得转让净收益2000万元。

在自然人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问题上,纳税人出现了疑惑:

是按财产转让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还是5%-35%的经营所得缴纳?或者是其他方式?

实操三步走!合伙企业股权转让如何缴纳个税

带着此问题,优税猫对全国合伙企业股权转让个税政策进行了调研。发现各地执行确有不同,还都有政策依据,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合伙企业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到底应该适用哪个税目?

适用的政策依据

按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5-35%的政策依据:

自2000年1月1日起,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其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务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发[2000]16号)

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取得的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的各项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股权转让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法中“财产转让收入”的范畴。

——《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

因此对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按5%—35%的税率征税,逻辑是这样的:

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参照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收入包括财产转让收入——股权转让收入属于财产转让收入——股权转让按5%—35%征税。

按财产转让所得20%征收的政策依据:

对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按照国发【2000】16号比照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转让股权,以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第四条

也就是自然人转让股权按20%征税。而在我国的民法中,将个体工商户视为自然人。

那么,上述逻辑就是这样:

合伙企业中个人投资者参照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属于自然人——自然人转让股权按20%征税。

主流操作方式

在实际业务中,主要有三种主流操作方式:

1、部分地区按生产经营所得品目适用5%-35%进行征税;

2、部分地区按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税率进行征税;

3、部分地区对投资类的合伙企业区分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按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税率,有限合伙按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税率。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道国家税务总局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吗?坊间传闻是有的。

 

2018年8月初,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发布的《关于2018年股权转让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税总稽便函[2018]88号)中提到个别地区将投资类合伙企业向自然人分配收益统一按20%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做法不妥,应该纠正。

于是各地开始按照总局稽查局的布置,对投资类合伙企业进行检查,要求对上述所得按照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5%-3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而股权交易往往涉及金额高,粗略一看,基本都适用35%的税率,对于投资者来说税负又太重。

不嫌麻烦地,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四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9〕8号)政策:

创投企业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其个人合伙人从该基金应分得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按照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创投企业选择按年度所得整体核算的,其个人合伙人应从创投企业取得的所得,按照“经营所得”项目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给了创投企业一个选择。

到底应该怎么缴个税?

讲了那么多,把自然人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适用政策都说遍了,也还是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缴个税?

以文中开头的案例,优税猫总结了“合伙企业股权转让自然人股东如何缴纳个税”的实操步骤:

1、判断A合伙企业是否属于创投企业

2、假设A合伙企业不是创投企业,则根据所在地区税务局规定(不同地区规定不同):

属于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进行征税。属于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税率进行征税。

3、假设A合伙企业是创投企业,则要看核算方式:

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的,适用20%税率进行征税。年度所得整体核算的,适用5%-35%进行征税。

股权交易是很多企业都会涉及到的问题,但由于股权转让交易金额往往很高,不管是适用20%,还是适用5%-35%,面对的都是高额税负。

以往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税负,采用阴阳合同、虚假评估、不代扣代缴、不纳税申报,甚至制造虚假交易等,而这些方式涉嫌违反公司法、会计法、评估法、税法,是典型的违法筹划。